- 相關推薦
初中生文學常識測試題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試題了,試題可以幫助參考者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你所了解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文學常識測試題,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生文學常識測試題 1
多選題: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的百草園里的植物有(ABCD)
A、覆盆子B、何首烏C、木蓮D、皂莢樹
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的百草園里的動物有(ABCD)
A、云雀B、蜈蚣C、鳴蟬D、蟋蟀
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的百草園里的景物有(ABC)
A、菜畦B、石井欄C、皂莢樹D、花園
4、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時從事的學習活動有(ABC)
A、讀書B、習字C、對課D、學算術
5、魯迅上課時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荊川紙繡像,繡得最多的是(AB)
A、《蕩寇志》B、《西游記》C、《三國演義》D、《紅樓夢》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與“怪哉” 這個典故無關的人物是(ACD)
A、漢武帝B、東方朔C、魏征D、劉伯溫
7、《父親的病》一文的體裁不是(ABD)
A、小說B、詩歌C、散文D、戲劇
8、《父親的病》一文中的“父親”不是(ACD)
A、小說中虛構的B、生活中真實的C、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D、戲劇中的主角
9、《父親的病》中給父親看過病的醫(yī)生有(AB)
A、一位不知名的“名醫(yī)”B、陳蓮河C、張仲景D華佗
10、《父親的病》中父親得的病不是(BCD)
A、水腫B、肺結核C、流行性感冒D、急性腸胃炎
11、給父親看過病的那位不知名的“名醫(yī)”常用的“藥引子”有(ABCD)
A、冬天的蘆根B、經(jīng)霜三年的甘蔗C、原對的蟋蟀D、結子的平地木
12、《朝花夕拾》中提到“百草園”的作品有(AB)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B、《父親的病》C、《五猖會》D、《瑣記》
13、魯迅作品中提到給父親治病的那位 “名醫(yī)”常用的“藥引子”的作品有(AB)
A、《<吶喊>自序》B、《父親的病》C、《藤野先生》D、《范愛農(nóng)》
14、《瑣記》中提到的人物有(ABC)
A、衍太太B、沈四太太C、母親D祥林嫂
15、魯迅在南京雷電學堂學習時所做的功課有(ABC)
A、讀英文B、讀漢文C、做漢文D、做數(shù)學
16、魯迅在南京礦路學堂學習時所學的功課有(ABCD)
A、格致B、地學C、金石學D、小學集法
17、魯迅在南京礦路學堂學習時閱讀到的新書報有(ABC)
A、《天演論》B、《時務報》C、《譯學匯編》D、《新青年》
18、藤野先生不是(BCD)
A、日本人B、中國人C、韓國人D、泰國人
19、魯迅先生到日本留學前不在以下這些地方讀書(ACD)
A、北京B、南京C、東京D、西京
20、魯迅一生思想發(fā)生巨大轉(zhuǎn)折的地方不是在(ABC)
A、中國北京B、中國南京C、日本東京D、日本仙臺
21、魯迅變化了的思想不是(ACD)
A、學醫(yī)救國B、棄醫(yī)從文C、投筆從戎D、棄文從醫(yī)
22、導致先生思想發(fā)生巨大轉(zhuǎn)折的原因是(CD)
A、賞櫻花事件B、學跳舞事件C、匿名信事件D、看電影事件
23、下列各項屬于藤野先生相貌特征的是(ABC)
A、黑瘦B、八字須C、戴著眼鏡D、穿一件舊外套
24、為說明“物以稀為貴”,作者舉的例子有(AB)
A、北京的白菜B、福建的蘆薈C、廣東的荔枝D、新疆的哈密瓜
25、“匿名信事件”中引用《新約》上的句子不是(ABD)
A、阿彌陀佛!B、阿門!C、你改悔罷!D、我的上帝!
判斷題:
1、 《藤野先生》寫于作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
2、 《范愛農(nóng)》是一篇小說。(×)
3、 藤野先生的全稱是藤野嚴九郎。(∨)
4、 《藤野先生》中“匿名信事件”里引用《新約》上的句子是“你改悔罷!” (∨)
5、 “黑瘦”、“濃墨的隸體‘一’字須”都是藤野先生的相貌特征。(×)
6、 導致魯迅先生思想發(fā)生巨大轉(zhuǎn)折的原因是“看電影事件”。(∨)
7、 魯迅先生到日本留學前在北京讀書。(×)
8、 《父親的病》中給父親看過病的第二位醫(yī)生叫陳蓮河。(∨)
9、 《父親的病》中也提到過“百草園”。(∨)
10、《父親的病》一文中的`“父親”是虛構的人物。(×)
1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與“怪哉” 這個典故有關的人物是東方朔。(∨)
12、魯迅上課時常趁先生不注意用宣紙繡像。(×)
1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到的百草園里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
14、紅臉關公屬于《五猖會》中所寫的迎神賽會上裝扮的鬼物。(×)
15、《無!分袑懙降摹盁o!笔且环N鬼神。(∨)
16、《五猖會》中作者對父親讓我背《鑒略》的情景印象深刻。(∨)
17、《五猖會》中作者對急于去看的東關五猖會的盛況沒有具體描繪。(∨)
18、《父親的病》中父親得的病不是水腫。(×)
19、《父親的病》一文的體裁是小說。(×)
20、“五猖會”上表演的節(jié)目有高蹺、抬閣、馬頭。(∨)
21、出自《二十四孝圖》的故事有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和哭竹生筍。(∨)
22、《二十四孝圖》是一部宣揚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
23、《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長媽媽管《山海經(jīng)》叫“畫兒書”。(×)
24、《狗·貓·鼠》寫到了作者養(yǎng)隱鼠的經(jīng)歷。(∨)
25、除“小引”和“后記”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10篇。(∨)
初中生文學常識測試題 2
1、下列相關信息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松——醉打蔣門神
B、孫悟空——大戰(zhàn)紅孩兒
C、《論語》——老子
D、白居易——唐代詩人
【答案】C
【解析】C《論語》——孔子。故選C。
2、下列文學文化常識中,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中國戲曲源遠流長,異彩紛呈,典雅細致的昆曲、雍容華貴的京劇、輕柔靈秀的越劇、活潑風趣的川劇、淳樸明快的黃梅戲等,都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
B、《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品有《歐游雜記》《你我》《背影》等。
C、《孔乙己》選自《吶喊》,孔乙己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
D、《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解答此類問題時,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時的課本學習中做好積累,準確記憶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答題時要注意仔細審題,認真辨析。
ABC。正確。D。有誤,《詩經(jīng)》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故選:D。
3、下列關于文學及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名軻,春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出自《孟子》的《告子下》。
B、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象棋的故事》、傳記《三位大師》等。
C、劇本的主體一般是臺詞,也就是戲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它是推進劇情、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的主要手段。
D、《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中的“漢陰”是指漢水北岸!瓣帯敝干降哪厦妫谋泵,與“陽”相對。
【答案】C
【解析】 A、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B、茨威格是奧地利作家;D、“漢陰”是指漢水南岸,“陽”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與“陰”相對;故選C。
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記》,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東漢經(jīng)學家戴圣編纂的。
B、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讹嬀啤愤x自《陶淵明集》。
C、《詩經(jīng)》又稱《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D、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于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BCD。正確;A。有誤,戴圣是西漢經(jīng)學家。
5、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消息講究時效性和真實性,其標題要準確概括主要內(nèi)容,盡可能重點突出,簡潔醒目。
B.“青年人只有確定了奮斗的目標,人生才有前進的方向!备鶕(jù)分句間的關系,可以判定這是遞進復
C.“與載人飛機相比,無人機體積小、造價低、零傷亡、使用方便!边@句話使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無人機的特點。
D.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誕生于數(shù)千年前,有的反映四季變化,有的反映溫度變化,有的反映天氣現(xiàn)象,有的反映物候現(xiàn)象。這是祖先們留給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廣義的文學常識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識等,結合選項內(nèi)容來分析作答即可。
ACD。正確;B。有誤,“只有……才……”表示條件關系。故選:B。
6、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對聯(lián)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也是活的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還普遍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聯(lián)、壽聯(lián)、名勝古跡等。
B、《史記》是由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所撰寫,它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重陽,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在這一天有登高賞秋的風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內(nèi)涵。
D、《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該書結構宏大,情節(jié)曲折,塑造了數(shù)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廣義的文化常識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結合具體內(nèi)容來分析作答即可。
ACD。正確;B。有誤,《史記》是紀傳體通史。故選:B。
7、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書即書信,古時又稱“尺牘”“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用于記事、陳情或?qū)懢。我們學過的《誡子書》《與朱元思書》都是古人的書信。
B、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驚艷世界。如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選擇了唐代詩人杜甫《月夜憶舍弟》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表現(xiàn)白露時節(jié)。
C、《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泰戈爾是印度作家、詩人,曾榮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其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自由頌》《園丁集》《飛鳥集》等。
D、《梅嶺三章》選自《陳毅詩詞選集》,寫于陳毅同志負傷被圍梅嶺之際。這組詩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關頭的告白,表達了不屈的戰(zhàn)斗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
【答案】C
【解析】C。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自由頌》不是泰戈爾的詩集。故選C。
8、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崇廉尚潔、追求卓越、時代新人、全民閱讀,分別是并列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
B、農(nóng)業(yè)強不強?農(nóng)村美不美?農(nóng)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nóng)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語句的標點符號使用有誤。
C、《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民歌,我們學過的《關雎》《子衿》都屬“國風”。
D、古人稱謂豐富:所謂“名”實則“本名”:“字”則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個與本名有所關聯(lián)的名字:“謚號”則多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愛好。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的積累! “謚號”是古人死后,其他人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因此D項“多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愛好”表述錯誤;
故選D。
9、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春望》的作者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被譽為“詩圣”。
B、《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
C、葉圣陶,作家、編輯家、教育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倪煥之》。
D、高爾基,蘇聯(lián)作家,代表作品有自傳體小說《童年》《變色龍》《我的大學》。
【答案】D
【解析】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10、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又稱《詩》或《詩三百》。
B、《左傳》即《春秋左氏傳》,《曹劌論戰(zhàn)》一文選自其中。
C、《秋天的懷念》作者史鐵生,其代表作有《命若琴弦》等。
D、英國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答案】D
【解答】本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ABC正確;D有誤,《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雨果。故選:D。
11、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及文體知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花夕拾》是魯迅的散文集,《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jī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選自其中。
B、紀實作品是記錄人與事真實情況的作品,其基本特點是用事實說話。美國作家讓·喬諾寫的紀實作品《植樹的牧羊人》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C、《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作品塑造的木蘭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
D、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qū)別,“貴庚、勞駕、賜教、令愛”是古代常見的敬辭。
【答案】B
【解析】B“美國作家讓·喬諾寫的紀實作品《植樹的牧羊人》”表述錯誤!吨矘涞哪裂蛉恕,是法國作家讓·喬諾1953年寫的一篇小說,不是紀實作品。故選B。
12、下列有關文學與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B、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拜年,端午節(jié)賽龍舟、掛艾草,重陽節(jié)登高、喝雄黃酒,這些都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
C、古代文人喜歡以“居士”取別號。如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白號“青蓮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
D、律詩共有八句,分為四聯(lián),依次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四聯(lián)都要求對仗。
【答案】C
【解析】A、表述不正確。《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而非“紀傳體”;B、表述不正確!昂刃埸S酒”是端午節(jié)習俗,而非“重陽節(jié)”習俗;D、表述不正確。律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要求對仗,而非“四聯(lián)都要求對仗”;故選C。
13、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長于記人,塑造了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如志向遠大、足智多謀的周亞夫,治軍嚴明、剛直不阿的陳涉。
B、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傳記《三作家》,生動傳神地描寫了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爾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
C、“天下第一行書”指的是王羲之的行書作品《蘭亭集序》;“顏筋柳骨”則是指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行筆雄渾、筋骨勁健,但一豐腴、一清瘦,各具特色。
D、古代漢語在數(shù)量表達上,一般不用量詞,而是數(shù)詞和名詞直接結合,如“余箏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答案】A
【解析】A“志向遠大、足智多謀的周亞夫,治軍嚴明、剛直不阿的陳涉”有誤,應為“志向遠大、足智多謀的陳涉,治軍嚴明、剛直不阿的周亞夫”。故選A。
14、小紅梳理了一些文學與文化常識,其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中的詩歌多是四字一句,兩字一頓,各章還常常重復詠唱。
B、詞又稱“長短句”句式長短不一,講究韻律,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
C、“尊君”“令郎”“惠顧”“惠贈”“見諒”是中國古代常見的敬辭。
D、山水畫是國畫的一種,它以描繪山川景物為主,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答案】C
【解析】C表述不正確!耙娬彙笔侵t辭,而非敬辭。故選C。
15、文學作品中,有這樣一類形象: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容易被人忽視,但他們身上又有不能被忽視的東西。作者創(chuàng)作這一類形象,是為了引發(fā)讀者的深思和社會的關注。以下關于這一類形象的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年輕時,因放蕩揮霍,被迫離家:老年歸來,依然窮困潦倒,最終被兄嫂厭棄。作者的目的是借他的經(jīng)歷啟示讀者:自己不努力,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行不通的。
B、《故鄉(xiāng)》中的“閏土”:少年時,聰明能干,充滿活力;成年后,遲鈍木訥,恭順卑微,成為“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一類人。封建道德的束縛,是他生命活力慢慢喪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C、《駱駝祥子》中的“高媽”:她處于社會底層,有不幸的經(jīng)歷;她為人精明,向處境不如自己的人放貸,賺取一點微薄的利錢;她不乏底層人的善良和樸實,是生活的重壓教會了她生存的技能。
D、《老王》中的“老王”:從舊社會到新社會,他都是一個社會底層人,身世孤苦,身體殘疾,除了一輛三輪車,他沒有別的謀生手段,但他純樸、厚道、善良,得到作者及其家人的同情、尊重和感激。
【答案】A
【解析】A《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年輕是揮霍放蕩,被迫離家;后來暴富,提出要補償兄嫂,兄嫂感激仰慕;落魄歸來,被兄嫂厭棄。作者是要借于勒的經(jīng)歷展示當時社會嫌貧愛富、金錢大于親情的現(xiàn)象,對此進行諷刺,A錯誤,故選A。
【初中生文學常識測試題】相關文章:
中國文學常識測試題及答案11-04
初中生必知文學常識02-14
文學常識08-30
文學常識07-03
關于初中生必知的文學常識07-11
高考文學常識:元代文學06-23
中考文學常識08-28
《史記》文學常識08-25
總結文學的常識04-10
高考文學常識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