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泥人張的故事
泥人張的故事1
北京城有個叫張明山的手藝人,他有一手捏泥人的絕活,小小一團(tuán)泥巴被他捏個三兩下,就能變出各種栩栩如生的造型。大家都叫他泥人張。泥人張閑來無事喜歡去城中的老店天慶館飲酒,他總是叫上一壺好酒、幾碟小菜坐上一天,觀察飯館中形形色色的人,收集捏泥人的素材。
這一日,泥人張正在天慶館飲酒,忽然走進(jìn)來一個身著錦帽貂裘的人。那人生得肥頭大耳,大腹便便,他背著手,昂著頭,大搖大擺地走進(jìn)飯館,身后還跟了幾個點頭哈腰的隨從。小二迎上去高聲叫道:“哎呀,張五爺來了!稀客稀客啊,快快請上座!痹瓉磉@人是京城著名的海張五,他靠著販鹽賺得萬貫家財,又被盛京將軍收為義子,在京城得意得很,誰都不放在眼里。海張五坐定后,便聽有人說道:“看,角落坐著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泥人張,據(jù)說他能邊看戲邊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出的泥人就跟戲臺上一模一樣!焙埼遢p蔑地笑了笑,扯著嗓子說:“我當(dāng)什么人呢?不就一賣藝的嘛!就他捏的那些破爛玩意兒,有人要嗎?”這明擺著是挑釁,飯館中的人都伸長了脖子,等著看泥人張的反應(yīng)。
泥人張似乎沒聽見,仍鎮(zhèn)定自若地坐著。他眼睛瞅著桌上的.酒菜,右手端著酒杯,時不時地呷一口酒,左手伸到桌子底下,從鞋底摳下一塊泥巴,飛快地擺弄起來,那團(tuán)泥巴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沒一會兒就變成了海張五圓圓的腦袋,那大耳朵、塌鼻子、小眼睛和一臉瞧不起人的神情,簡直跟真人一個樣!泥人張吃飽喝足結(jié)了賬,把泥人往桌子上一放就走了。大家都圍上來看,紛紛叫絕。海張五氣得對著泥人張的背影大叫:“就這破手藝還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這事還沒完。第二天,泥人張在街口擺起攤位,捏了一排海張五的泥人像擺在前頭,旁邊還寫著“賤賣海張五”幾個大字,大家看了都樂。海張五聽說后,只能花大價錢把這些泥人全都買走了。
泥人張的故事2
中國清朝光緒年間,慈禧太后聽說民間有一個很著名的彩塑藝人,名叫張明山,就召他進(jìn)宮為她捏泥人。張明山將黏土攙入棉花,弄均勻之后,捏制出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像。慈禧太后看了,不禁連聲叫好。從此以后,慈禧太后常常叫他進(jìn)宮去為她捏泥人。因為他姓張,人們就叫他“泥人張”。
張明山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為了成為一個彩塑家,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1826年,他在天津出生。由于家境非常貧窮,他只念了三年私墊就輟學(xué)了。八歲那年,他幫助父親制作泥塑玩具,然后沿街兜售。十三歲時,他便開始從事彩塑制作。
小小年紀(jì)的張明山,平時除了讀書寫字之外,也常常到處去觀察人們的神態(tài),研究廟宇里的古代雕像和石刻,以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經(jīng)過長時期的刻苦學(xué)習(xí),他捏泥人的技術(shù)有了很大的進(jìn)步,不但人物的塑造惟妙惟肖,甚至連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都能表現(xiàn)出來。
由于張明山的名氣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都慕名而來,請他捏人像。他們都很尊重張明山,把他當(dāng)藝術(shù)家看待。當(dāng)時,一個地方上頗有勢力的流一氓,也要張明山給他捏個像。張明山就抓住他的神情特征,以細(xì)膩的`手法,把那流一氓的丑惡嘴臉,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人們看了,都贊不絕口。
張明山的彩塑藝術(shù)一代一代地傳授下去,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傳到第五代了。其中,第四代傳人張銘和張絨兩兄弟,在1958年創(chuàng)辦“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把張家的獨特技藝,傳授給家族以外的人,進(jìn)一步把泥塑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彩塑人才。
張家五代人的作品都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在國內(nèi)外享有崇高的聲譽,世界各大博物館也爭相收藏他們所捏制的彩塑作品。
【泥人張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泥人張作文12-13
《泥人張》教學(xué)實錄12-17
【集合】關(guān)于泥人張的作文12-09
育兒故事胎教故事06-02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懶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兒故事08-25
《我的故事》02-27
老樹的故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