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热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人人国产,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嫩草,欧美伦理电影免费观看,国产女教师精品久久av,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虫虫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1-07 13:23:0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精華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精華9篇

語文教案 篇1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共有3頁彩色插圖,其中第一頁的主題是“不懂就問”,第二頁和第三頁的主題是“勤于搜集資料”。第一頁四幅小圖,分上下兩塊安排。上面一塊圖的右下方是頁頁插圖的主題,左邊是一位小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向老師請教,右上方是兩位小學生參觀校史館,向老師詢問有關問題。可以看出兩位小學生參觀的興趣很濃,問得很仔細并很有禮貌。下面一塊有兩幅小圖,左上角方框內是課間同學之間相互請教,相互交流。右下方框內是兩位同學在校園里向花工請教培育花卉有關知識從本頁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小學生都很愛動腦筋,善于學習。第二頁和第三頁是通版圖畫。第二頁上面一幅圖是一位學生在閱覽室查閱資料,并將查到的資料內容抄錄到筆記本上。下面的方框圖是幾位小學生在學生校圖書館(室)搜集資料,他們有的正在查閱,

  有的正在摘抄,可以看出他們都很專心。左上角圓形圖內是一位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第三頁上面有四幅小圖,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內容分別是在閱覽室讀書讀報并相互交流;上網搜集資料;參觀有關展覽;邊參觀邊記錄;采訪老人時認真聽,仔細記,有的還作錄音。下面圖畫是幾位小學生向老師展不他們搜集的有關資料,匯報搜集資料的心得。老師認真地欣賞著學生們搜集的資料。

  二、學情分析

  指導觀察第一頁插圖,可以先由老師闡述“勤學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還可以發(fā)動學生交流不懂就問的好處,說說自己的體會,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膳e一些實例,說明有“不懂就問”好習慣的人后來對國家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如果孔子不恥下問,程門立雪等小故事,也可舉班級或學生校里好學生多問的同學生進步很快的例子,說明“不懂就問”的意義,然后依次觀察插圖。

  三、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懂得勤學生好問、不懂就問的道理,引導他們逐步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平時搜集資料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資料的方法,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使學生明白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1.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同學們:

  (1)老師打算寫一篇關于張家港歷史文化的文章。請問同學們,老師現(xiàn)在需要做些什么準備?

  (2)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辯論會,她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收集有關資料等)2.引導學生談談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3.老師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1頁的圖。(1)上面一幅圖的女同學在哪兒?在干什么?(2)圓形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tài)度怎樣?(3)下面一幅圖上的男同學在做什么?

  2.指導觀察第2頁上的圖片。

  (1)第2頁上面的圖中,同學們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tài)度怎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認真觀察第2頁下面的圖,然后,清你說說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可以通過看報刊、網絡、參觀展覽、采訪和訪問來收集資料)除了這些,你認為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收集資料呢?(小組討論,交流)

  3.講授收集資料常用的方法。

  第3頁上面的四幅圖,都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筆記。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來,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摘抄。為了便于查閱,分類不要雜亂。(2)制作資料卡片。這樣有利于資料分類。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續(xù)的畫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制成小報的形式來積累。

  三、引導觀察第3頁下面的一幅圖,學生暢談學習收獲。

  教學后記: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很多學生都能認識到平時收集資料的重要,他們都很有興趣地忙于做收集資料的準備,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師不斷加以引導和督促,一定能讓學生體會到收集資料的樂趣,并養(yǎng)成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問題,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2.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觀摩收集的資料,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1.展示優(yōu)秀的收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仔細觀摩。

  2.教師告訴同學們,這些都是收集資料的主人優(yōu)秀的學習成果。

  3.學生展開討論: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應該怎么做?

  二、引導學生嘗試收集資料。

  1.分發(fā)課外閱讀材料,每個學生一份。

  2.學生閱讀材料,收集資料。

  要求:

  (1)認真閱讀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

  3.教師巡視指導,多作點撥。

  4.學生小組交流所收集的資料,相互取長補短。

  5.展示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

  三、教師小結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重在鼓勵,希望同學們貴在堅持,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指導看第4頁上的圖,讓學生感知“不懂就問”的重要性

  1.齊讀“不懂就問”。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1)第1幅圖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圖是在哪里?從哪里看出來?圖上有哪些人?分別在干什么?

  (3)第3、4幅圖表現(xiàn)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頁左上方的一幅圖,這是在哪里?兩名同學正在干什么?老師呢?

  (5)看第5頁右上方的一幅圖,這幾名同學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

  (6)最后兩幅圖表現(xiàn)的是哪里?同學在干什么?老師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組織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1.看完第4、5頁的8幅圖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里,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園里,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卜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樣?

  3.我們今后應該怎么辦?

  五、發(fā)出號召,希望學生早日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后記:

  不懂就問,說起來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卻是很難,這關系到老師平時對這一事情的關注程度及其對學生提問的態(tài)度,不斷鼓勵,民主教學,我相信不懂就問的人會不斷增多。

  1、我們愛你啊,中國

  一、教材分析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fā)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在教學時,宜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有效地組織學生讀書、悟情,并在讀、悟的基礎上說說自己心中的祖國形象。從而既準確把握作者決意獻身于偉大祖國建設的強烈愛國之情,又激發(fā)自我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情感。

  二、學情分析

  語文課應該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應該將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統(tǒng)化為讀者的情感,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在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主要通過抒情、寫話營造語文氛圍,凸顯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并輔以閱讀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聯(lián),加深或拓寬文本。一方面告訴學生語文的資源無處不在,處處皆語文;另一方面通過閱讀的補充再次感受祖國的強大、繁榮、富強,力圖在學生心中生成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生詞。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說說歌曲的內容。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揭題,范讀。說一說詩中展示了祖國的哪些可愛之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生字組成的詞和不理解的詞。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通過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活動,能認識人性的美丑,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初步學會欣賞小小說。

  課前學習:

  1、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

  2、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課堂學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窗,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不過,但窗也是一個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來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了望口。也許窗外有七色陽光,窗內還有動人的故事。課前同學們讀了泰格特的小說《窗》,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給大家講一講這個“窗”的.故事呢?聽講

  2指名講述故事講述故事聽講故事

  3組織評價評點

  二、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1過渡:故事的結局除令你感到意外、震驚,還給你什么感覺?關于故事悲劇性的結局,有人說都是“窗”惹的禍,也有人說一扇窗戶有什么錯,究竟誰對誰錯呢?我們不忙下結論,等真正讀透讀懂了課文,我們才有發(fā)言權。

  2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讀書、思考,寫下自己不理解的或感興趣的、或想提出來和老師同學探討的問題(從內容、寫法切入)

  3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交流提出的問題交流并確定小組內最有價值的問題并上交

  4篩選問題選代表和老師一起篩選本節(jié)課擬討論的問題

  5組織招標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問題領回感興趣的問題,自選學習伙伴,結成小小組,明確分工,討論問題討論前明確要求

  6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三、語文活動: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1創(chuàng)造情境:假如一個新的病人進了這間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課后學習:

  將續(xù)編的故事寫出來,盡可能做到合理,有創(chuàng)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重點]

  賞析課文的情趣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組織學生討論本文與《陋室銘》在內容藝術上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對個別段落的背誦情況。

  二、賞析課文的畫面美

  宋代蘇軾曾經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在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筆調,飽含深情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一幅畫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梢詮母鱾不同的角度描繪小屋的英姿,并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畫面。

  小結:作者以心愛的小屋為焦點,從各個角度描繪小屋,寫出了小屋的神韻。小屋點綴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異彩;樹點綴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種風韻,顯得“含蓄有風度”。山與樹是自然景觀,屋是人文景觀,人與自然不可分離。作者是詩人,是畫家,更有哲學家的內蘊。

  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通過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

  1、“詩言志,文傳情”,優(yōu)美的散文總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

  上節(jié)課,我們用筆墨畫出了如夢似幻的“荷塘月色”,今天,請同學們張開想象的翅膀,設想一下生活在小屋中的作者的形象,可以用我們知道的文人為其畫像。(要求動筆寫出,時間5分鐘)

  明確:

  ①是當代的“陶淵明”。陶淵明曾有詩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备猩跽撸O想了文人千古一夢的“桃花源”。他把田園生活描述得這般可親,把勞作寫得如此富有詩意,表現(xiàn)了向往大自然、寄情山水、回歸田園的恬適之情。

 、谑钱敶摹巴蹙S”。王維在《山居秋冥》中寫道“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痹娭械摹懊髟隆薄扒迦薄爸瘛薄吧彙睒嫵纱笞匀磺逖澎o美的畫面,暗示詩人向往大自然、追求歸隱的人生理想。

  ③是當代“李白”。李白有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在詩人筆下,明月、敬亭山有了靈性,與詩人相知、相親,自然成為詩人的'知己,使詩人精神上獲得莫大的安慰。

 、苁钱敶皻W陽修”。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边@表現(xiàn)了他鐘情山水的美好情懷。

 、菔钱敶摹爸芏仡U”。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借蓮花表明自己高格脫俗的情懷。

  ⑥是當代的“朱自清”。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借寫荷塘朦朧淡雅的月下之景,抒發(fā)心中淡淡的憂愁,物我相融,景人一體。

  ……

  總結:作者的形象是鐘情于自然美景,向往淡泊寧靜的境界。

  2、重點品讀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品味作者的情、志。

 、龠m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主的游目騁懷。

 、诳諝庠谏缴咸貏e清新,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

 、畚页鐾,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后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個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

 、茈m不養(yǎng)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

 、轃o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明確:

  ①表明作者生活在這個天地里是何等自由舒暢。

  ②“香”字不但說明因“清新的空氣”而沁人肺腑,而且抒發(fā)了愉快的心情。

 、邸坝X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觀感受,表現(xiàn)作者的歡快心情,反映了對大自然的愛。

 、鼙磉_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葑匀伙L景如畫,環(huán)境如此美好,足見小屋主人心情歡欣,對大自然發(fā)自內心的熱愛。

  總結:“空中樓閣”既指作者心愛的小屋建于山上,猶如聳入云天的樓閣,又指理想中的遠離塵囂、恬靜安寧的生活環(huán)境。文章寄托了作者熱愛自由快樂的生活,向往獨立人格的思想感情。再者,從作者對“遠離塵囂”生活的肯定、追求和謳歌中,隱約感覺到作者對都市生活的厭惡,對現(xiàn)代文明束縛人自由、隔離人與大自然交融的消極一面的批判。

  3、“空中樓閣”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

  說明: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四、討論《陋室銘》和本文在內容與藝術上的異同,深刻理解本文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我的空中樓閣 陋室銘

  相同點

  內容 寫自己的居室

  寫法 托物言志

  不同點

  體裁 抒情記敘散文 銘體(首尾議論,中間記敘)

  主題 現(xiàn)代人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向往 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貧樂道的精神

  內空 以周圍環(huán)境為主 以室內生活為主

  方法 含而不露地批判 直接批判官場生活

  五、美讀課文,重視意境,建構學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選七位同學讀課文(1—3、4—8、9—11、12—13、14、15、16—18),其余同學點評。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質的文章,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tài)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fā)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三個生動的事例,從中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

  教學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yǎng)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漫談禮貌。

  1、同學們,上課之前,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我嗎?你還知道有哪些禮貌用語?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有怎樣的好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談禮貌的課文。(板書:談禮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同桌相互交流。

  2、出示五個生字,指生帶讀,你已經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的?會記還要會寫,觀察田字格,描紅,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范寫,學生寫。

  3、交流不理解的詞語

  4、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5、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通過讀課文,你獲取了哪些信息,這些都是作者的觀點,為了說明這些觀點,作者舉了三個事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哪三個故事,最后作者又總結了觀點,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結構,你想到了我們以前說過的哪篇文章,這些就是說理文

  三、精讀故事,感悟禮貌

  1、課文用3個小故事來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故事。

  2、牛皋、岳飛分別是怎樣問路的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動筆畫一畫,畫好之后讀一讀,思考:通過朗讀,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牛皋和一個怎樣的岳飛?

  3、感悟牛皋的粗暴無禮

  (1)指名讀牛皋問路的內容。

  (2)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牛皋?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3)你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牛皋的無禮嗎?(指導學生抓住“吼”讀好牛皋的語言)

  4、體會岳飛的彬彬有禮

 。1)指名讀岳飛問路部分的內容。

 。2)從這些文字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岳飛?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動作謙遜,言語文雅)

 。3)指導朗讀:帶著感受,加上動作讀一讀,感受岳飛的彬彬有禮。

  5、找三位同學上臺表演,分別扮演牛皋、岳飛和老人。

  6、小結:同樣是問路,牛皋和岳飛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正如俗語所說——(板書)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作者用這樣一個事例說明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應該講禮貌,因為——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作者還給我們舉了哪兩個事例呢?又說明了什么道理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總結全文,拓展升華

  1、看板書總結

  2、說一說,你認為什么是禮貌?

  禮貌到底是什么呢?禮貌其實很簡單,

  禮貌是在課堂上,當一個同學發(fā)言時,你能夠專心傾聽。

  禮貌是當別人的發(fā)言不盡人意的時候,你能夠不嘲笑別人或拿別人的發(fā)言開玩笑。

  禮貌是當你贏了,你能夠不炫耀;當你輸了,你仍然能夠微笑著為贏者送去掌聲。

  禮貌是當老師在批評一名同學時,你裝作視而不見,而不是盯著那個同學看。

  禮貌是有人掉了東西,你幫助他撿起來。也許他們距離物品比你近,但出于禮貌,你還是要做出彎腰去撿的姿勢。

  禮貌通過你的一言一行來表現(xiàn),

  禮貌在一個個細節(jié)中得以彰顯,

  它是這樣簡單,

  就在你我他的不經意間……

  這節(jié)課通過學習這篇議論文,懂得了禮貌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都要做到講禮貌,讓別人都喜歡你,愿你擁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和別人友好和諧的相處。

  板書設計:

  19 談禮貌

  話題: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傳統(tǒng)

 。1)問路(古人) 和氣 得到幫助

  例證

 。2)踩裙(今人) 道歉 減少矛盾

 。3)刮臉(偉人) 寬容 提高修養(yǎng)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識字12個;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初步接觸多音字。

  3.寫字6個;小作偏旁的變形。

  4.詞、語、句學習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6.口語交際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7.學法和習慣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培養(yǎng)自檢,互檢的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難點:

  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方法手段:

  講授、談話、演示、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等。

  教具準備:

  幻燈片,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時候,人們就想飛到月亮上去,我國民間就有一個神話故事叫<嫦娥奔月>,說的是人間有一個叫嫦娥的姑娘聽說月亮上很美,于是想盡了一切辦法,飛到了月亮上。當然這只是個神話,F(xiàn)在我們人類不但已經登上了月球,而且還能乘宇宙飛船再回到地球上來呢!

  2.今天怎么不見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了?

  二、指導看圖:

  1.示圖: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機貼詞卡在圖的相應位置: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原來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丁丁嗎?

  三、讀文:

  1.板題,理解課題的寓意。

  2.反復練習,讀熟課文:

 。1)自己練讀,畫出不會讀的字。

 。2)教師帶讀,學生留意自己不會讀的字。

 。3)學生再讀課文,若還有不會讀的字問一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4)指名讀文,眾生評議。

 。5)教師范讀,學生評議后標出停頓。

 。6)齊讀課文。

  四、認字:

  1.示詞組卡,全班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板疊詞卡,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

  示彎彎的月兒,比較彎的`月兒彎?還是彎彎的月兒彎?教師范讀,生練讀,同法練讀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的空間,在發(fā)現(xiàn)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3.感情朗讀課文:

  丁丁說小朋友讀的真好,把月兒讀得彎彎的,把船兒讀得小小的,把星星讀得閃閃的,把天讀得藍藍的,他還想聽小朋友讀一次課文,你們愿意嗎?一邊讀一邊想象可愛的星星、月亮、天空。

  五、音樂欣賞,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據自己的想象做動作。

  2.配樂朗誦,練習背誦。

  [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與藝術科交*滲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體驗。]

  3.丁丁說彎彎的月兒像小船,你覺得月亮還像什么?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4.大家想象丁丁那樣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嗎?閉眼,聽音樂,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說明:教學的結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六、課外作業(yè):

  觀察月亮的形狀,看看月亮變成什么形狀的時候,丁丁就該結束他的旅行回來了。

  教學后記

  本單元以太陽和月亮為主題,編選了兩篇詩歌和一首古詩,《小小的船》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故事引入,看圖,讀文,自主識字,音樂欣賞,朗讀感悟,拼句游戲等多項語文實踐活動,從而達到了各方面的教學目標,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課標的精神,本課例注重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是以參與者的姿態(tài)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力求體現(xiàn)民主性、平等性,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發(fā),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設計富于童趣,安排音樂欣賞及水果拼盤游戲。課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如自己練讀課文,當小老師認單字,自主識字寫字,互檢認字情況,自由組合做拼句游戲等多項生生合作完成的學習活動。

  本課例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識字教學主要采用聽讀識字法,在進行認的活動時,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生活的環(huán)境。如教師啟發(fā)提問:平時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由于學生生長在漢語的環(huán)境中,所以能說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見的詞,讓學生切身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本課例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定位在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對星星、月亮、天空,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中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自然情境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積極主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體驗,還學生以情,還語文教學以情。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望洋興嘆》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談感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學習中的疑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成語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生字卡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學生復述成語故事,并說一說成語包含的道理。

  2、學生討論怎樣學習成語故事。

  二、揭題、解題

  板書課題:望洋興嘆

  學生自由發(fā)言:你能理解課題中哪些詞語?師根據情況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河神望著海洋發(fā)出感嘆。

  三、學習課文

  1、學習文中生字詞

  出示生字卡,學生拼讀:聚恥,并給生字組詞,分析字形,書寫生字。

  引導學生結合語句理解詞語意思。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默讀課文,然后自由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4、學生匯報,師引導歸納

  5、學生齊讀最后一句話,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四、全文

  1、學生比較:燕國的少年和河神相比,的什么不同?

  2、學生討論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

  3、學生說一說:“望洋興嘆”這個成語的意思,并試著用它說一句話。

  五、課堂

  學生說說兩個成語故事的含義。

語文教案 篇7

  第21課 偉大的悲劇人物傳記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拽zhuài 戰(zhàn)栗lì 毛骨悚sǒng然

  履lǚ行 怏yàng快不樂 吞噬shì

  羸léi弱 告罄qìng

  2.解釋下列詞語。

  (1)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

  (2)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3)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4)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2)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作證……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偉大的悲劇》選自《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作者是奧地利(國名)作家茨威格(人名)。

  詞語積累:P155 注釋1;P156 注釋1;P157注釋1;P158注釋1-2;P159 注釋1;P161注釋1、2

  1.以時間為線索展開記敘:9個時間點(人、地、事)

  2.重點語句理解:P163 練習二

  3.中心句(主旨句):P163 第16段,起點題作用

  第23課 登上地球之巔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砭biān骨 崎qí嶇qū 窒zhì息

  2.解釋下列詞語。

  (1)崔。盒稳萆礁叽笮蹅ァ(2)養(yǎng)精蓄銳:養(yǎng)足精神,積蓄力量。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

  (2)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山區(qū)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他們終于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chuàng)舉。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登上地球之巔》節(jié)選自《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作者是中國著名新聞工作者(稱謂)郭超人(人名),前任新華社社長。

  第24課 真正的英雄演講詞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陰霾mái 哀悼dào

  2.解釋下列詞語。

  (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孜孜不倦:勤懇不知疲倦。

  (3)夢寐以求:睡夢中都想著尋找,形容迫切地希望著。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我們還記得凝聚了整個國家想象力的科里斯塔·麥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氣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勵我們。

  (2)我們的國家的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依然保持著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和剛毅不屈的品質,我們仍然有像“挑戰(zhàn)者”號上七位宇航員那樣的英雄。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稱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真正的英雄》選自《前世界名人演說經典》,作者是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

  1. 感情脈絡變化:悲痛(前)—— 力量(后)

  2. 寫作思路:總 — 分 — 總

  3.重點語句理解:P188課后練習二

  第25課 短文兩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盤盂yú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夸父與日逐走逐走:競跑,賽跑。(2)見兩小兒辯斗辯斗:爭辯,爭論。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以:認為。去:距離。 (4)及日中則如盤盂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湯湯:熱水。(6)孔子不能決也決:判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孰為汝多知乎知通智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迫到太陽落下的地方。點撥:重點理解“逐走”,“入日”等詞語。

  2.未至,道渴而死。還沒有趕到,就半路渴死了。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正午時離人遠。

  點撥:重點理解“以”“去”“日中”等詞語。

  4.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5.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多智慧呢?點撥:重點理解“孰”“知”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夸父逐日》一文。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話故事(體裁),選自《山海經·海外北經》。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

  《夸父逐日》神話,選自《山海經》

  詞語解釋:P190 注釋2、3、5、6

  1.文章主題:表現(xiàn)夸父地英雄氣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頑強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兩小兒辯日》 選自《列子·湯問》(相傳作者是周朝列御寇)

  詞語解釋:P191注釋3-7;P192 注釋1-4

  通假字:“知”通“智”

  1.啟示:(1)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

  課文中兩小兒分別從視覺(車蓋、盤盂)、觸覺(倉倉涼涼、熱如探湯)得出太陽一大一小的不同結論。

 。2)反映了古人的大膽質疑、獨立思考的精神

 。3)“孔子不能決”反映了他實事求是、謙虛的態(tài)度。

  2. 句子翻譯:P192 課后練習三

  第26課 珍珠鳥散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細膩nì 眼瞼jiǎn 眸mó子 呷xiā

  2.解釋下列詞語。

  (1)斑斑駁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顏色深淺不一的意思。

  (2)生意蔥蘢:形容草木生機盎然,茂盛青翠。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

  (2)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2.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珍珠鳥》的作者是當代作家、畫家(稱謂) 馮驥才(人名)。

  詞語積累:P197 注釋1-2;P199 注釋1-3

  1.記敘線索: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

  2.鳥兒與人關系變化:膽小 — 漸漸膽大 — 開始親近 — 完全信任

  3.重點段落:P198 第11段(動作描寫),P199第14段(神態(tài)、外貌描寫)

  4.中心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建立信賴的基礎是互相尊重,真正做到不以強凌弱,不以大欺小)

  5.移情手法:將人的性靈賦予鳥兒

  第27課 斑羚飛渡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對峙zhì 咩miē 蒼穹qióng 悲愴chuàng 嫻xián熟

  2.解釋下列詞語。

  (1)進退維谷: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2)悲愴:非常悲傷

  (3)嫻熟:熟練。(4)略勝一籌:比較起來,略微好一些。

  3.用恰當詞語填空。

  這叫聲與我平常聽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沒有柔和的顫音,沒有甜膩的媚態(tài),也沒有絕望的嘆息,音調雖然也保持了羊一貫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種堅定不移的決心。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老斑羚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在半大斑羚從最高點往下降落的瞬間,身體出現(xiàn)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躍能力顯然要比半大斑羚略勝一籌,當它的身體出現(xiàn)在半大斑羚蹄下時,剛好處在跳躍弧線的最高點,就像兩艘宇宙飛船在空中完成了對接一樣,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寬闊結實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塊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奇跡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斑羚飛渡》選自《和烏鴉做鄰居》,作者是沈石溪。

  詞語積累:P202 注釋1、3;P203注釋1;P204注釋1-2

  1.詳寫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試跳的情景(P204第9段 動作描寫)

  2.重點語句理解:P207課后練習二

  3.“彩虹”(共出現(xiàn)3次):環(huán)境描寫

  “彩虹”作用:(1)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2)渲染鐮刀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第28課 華南虎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柵zhà欄lan 拂fú動 抽搐chù 掠lvè過 咆哮xiào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哦,老虎,籠中的老虎,/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

  肌肉不自覺地收縮的癥狀。

  (2)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狀的奇境。這里用來形容聲音大得驚人。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華南虎》的作者是牛漢。

  第28課 《華南虎》 新詩詞語積累:P210 注釋1

  1.重點語句理解:P211 課后練習二

  2.運用象征手法

  3.華南虎的形象:維護尊嚴、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勇于抗爭

  第29課 馬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剽piāo悍hàn 窺kuī伺sì 瘡chāng痍yí 遒qiú勁 妒dù忌jì 覷qú 畸jī形

  點撥:“覷”不要誤讀為xū,“畸”不要誤讀為qī可。

  2.解釋下列詞語。

  (1)剽悍:勇猛,強健。(2)慷慨以赴:毫無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窺伺:暗中觀察情況。 (4)瘡痍:創(chuàng)傷。

  (5)闊綽:豪華奢侈,排場大。(6)遒勁:雄健有力。(7)妒忌:對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

  (8)相得益彰: 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勞苦,同享著戰(zhàn)斗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著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馬》選自《世界散文精華·歐洲卷》,作者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稱謂),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的時間寫成36巨冊的《自然史》。

  P214 注釋1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著有《自然史》

  詞語積累:P215 注釋1;P216 注釋1-5;P217注釋1-2;P218注釋1-2

  1.對比:(1)家馬(馴養(yǎng)、勇毅)與野馬(美德、美質、美形)

 。2)野馬與7中動物的對比(P217第5段)

  2.重點語句理解

  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P215 第2段)

  運用擬人,說明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yǎng),而不是自由地尋找食物。

  第30課 狼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綴行甚遠綴: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2)一狼仍從從:跟從。

  (3)兩狼之并驅如故故:舊,原來。(4)屠大窘窘:閑窘,處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敵敵: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6)顧野有麥場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7)苫蔽成丘苫蔽:覆蓋、遮蔽。

  (8)弛擔持刀弛:放松,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樣。

  (10)目似瞑瞑:閉眼。(11)意暇甚意:神情、態(tài)度。暇:空閑。

  (12)屠暴起暴:突然。(13)又數刀斃之斃:殺死。

  (14)一狼洞其中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覺。

  (16)狼亦黠矣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途中兩狼,綴行甚遠。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點撥:重點理解“綴”的意思。

  2.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骨頭已經扔完了,而兩只狼仍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點撥:重點理解“并”“故”等詞語。)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屠戶處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擊。

  點撥:重點理解“窘”“敵”等詞語。

  4.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屠戶于是奔過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lián),拿起屠刀?/p>

  點撥:重點理解“倚”“弛”等詞語。

  5.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點撥:重點理解“少時”“犬”等詞語。

  6.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點撥:重點理解“隧”,這里作動詞。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點撥:重點理解“悟”“寐”等詞語。

  8.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

  點撥:重點理解“黠”“變詐”“幾何”等詞語。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狼》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朝小說家蒲松齡。

  詞語解釋:P220 3-7;P221 1-14;P222 1-9

通假字:“止”通“只”,僅僅

  詞類活用:洞(打洞)、隧(鉆洞)、犬(像狗一樣)、變詐(欺騙手段)、笑(笑料)

  句子翻譯:P222 課后練習二

  一詞多義:之(6個)、其(6個)、前、意、敵、以

  1. 主要內容:遇狼 — 懼狼 — 御狼 — 殺狼

  2. 啟示:(1)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不能妥協(xié)退讓,要勇于抗爭到底。

  (2)壞人是很狡詐的,可他們害人終害己。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2、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里,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師將帶你們去一個遙遠的國度——德國去看一看。

  2、(課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風貌)看,這就是德國的哥廷根。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學而著名,因為在這所大學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北京大學的教授季羨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學十載,到1945年才回國。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這塊故土,感慨萬千,寫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課件;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引讀課題:誰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

  自己的花是給誰看的?(讀)

  誰的花是給誰看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著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段多讀幾遍。

  (2)作者季羨林先生時隔35年,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時,發(fā)出了怎樣的贊嘆呢?找到那句話,用波浪線畫下來。

  2、檢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檢查字音(課件;出示詞語)頗、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2)檢查字形:特別提示“脊”字的寫法:上半部分先兩邊后中間。

  3、生反饋。(生讀)(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R讀)

  三、細讀課文,品味“奇麗、奇特”。

  導語:究竟是什么樣的風情民俗讓作者發(fā)出如此由衷的贊嘆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xiàn)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的語句。用心讀,用心體會,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麗

  誰來說說,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景色奇麗?(生反饋)

 。ㄕn件: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1)全班齊讀,讀完這段話,最先跳入你眼簾的是哪個詞呢?那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生答)還有哪個詞呢?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生答)(課件:詞語變紅)

  (2)用一個字來形容這里的花怎么樣?――(美)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讀詞語,讀出這種美來。把它們放到句子里去讀讀。(生讀)多美的花呀,誰再來讀讀?

 。3)花美是一“奇”,請問景色奇麗還“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個詞說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課件:詞語變紅)一個窗子前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就是許多錦簇的花團連在一起,姹紫嫣紅,那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是不是讓我們感覺到這條街有多長,這花的路就有多長,這條街沒有盡頭,這花的路就主、沒有盡頭,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難怪會讓看的人――(應接不暇)(課件:詞語變紅)你們說奇不奇?(奇)帶著這種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二句話。

 。4)在德國僅僅是一條街有這樣的奇麗的景色嗎?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詞)(課件:詞語變紅)

  在德國,每一條街都是這樣奇麗的景色,條條街都是這樣奇麗的景色,如果你走過這里的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

  走過另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ㄊ遣皇侵挥幸荒暧羞@樣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漫步在街頭,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這塊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

 。5)欣賞奇麗的景色(課件:德國街頭的奇麗景色)

 。6)看到這樣奇麗的景色,你想說什么嗎?(生答)我想此時此刻,大家一定被這奇麗的景色陶醉了,老師也被這奇麗的景色陶醉了,走在這樣的街頭,我真想賦詩一首,我們一起來吧。ㄕn件:詩)

  2.感受民族奇特。

  導語:在這優(yōu)美的詩歌聲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那么民族的奇特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ㄕn件: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讓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戶戶)(課件:詞語變紅)

  家家戶戶就是說――(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養(yǎng)花,真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調查調查,家里有養(yǎng)花的請舉手。那能不能說我們是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國卻是家家戶戶,所有的人家都在養(yǎng)花,奇特嗎?(奇特),可見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把他們這種愛花的情感讀出來吧!(生讀)

 。2)還有哪里讓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課件:詞語變紅)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們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們想,假設現(xiàn)在你們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開,你們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們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國人都是把花的笑臉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對著自己,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讀)(再讀)

  C、我們中國人是怎樣養(yǎng)花的?(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或養(yǎng)在陽臺上。)養(yǎng)花是為了給自己――欣賞,而德國人卻把花養(yǎng)在外面,你們說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國人如此奇特的養(yǎng)花方式,多么令人驚奇呀!辛辛苦苦栽種出來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卻能看到――(嬌艷的花朵),顯然,德國人養(yǎng)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養(yǎng)花給別人看,你們說這個民族奇特嗎?一起把德國人愛花、養(yǎng)花的`真情讀出來吧!(齊讀)

 。4)家家戶戶都養(yǎng)花,養(yǎng)花的方式又如此的與眾不同,難怪季老要說: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啊。ㄕn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那種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課件:出示句子)

 。2)具體理解,從哪些句子看出“人人為我”,又從哪些句子看出“我為人人”?

 。3)自己看別人的花,別人也看自己的花。這一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就是說:我種花給別人看,別人也種花給我看

  我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我著想。)

  我為別人服務,(別人也會為我服務。)

  我為別人奉獻,(別人也會為我奉獻。)

  在德國,人們心中都存有這樣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這樣,(引讀)

 。4)這里的每個人都已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化做了無聲的行動,化做了滿街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他們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這確實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境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 ?(生舉例)

 。5)當我們?yōu)閯e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們付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種下愛的種子,就會收獲愛的果實。正因為德國人有著這樣的境界,才讓我們見識到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引讀)(因為在這里:每一家都是這樣――)他們所要表達的這種境界就是――

  老師希望同學們把這八個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動中,相信你們會收獲更多的美麗。

  五、理解體會“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1)轉眼間35年過去了,當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來到德國時,德國發(fā)生了變化嗎?

  (2)齊讀(課件: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美麗”指什么?還指什么?

  (4)35年過去了,德國街頭那美麗的花海,德國人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沒有改變。

  (5)這樣奇麗的景色,這樣奇特的民族,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不值得我們贊美嗎?讓我們帶著敬佩,帶著贊美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齊讀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總結回顧,拓展積累。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季老先生來到了德國,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更收獲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份心靈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課件;我寫出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xiāng),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

  課后,同學們可以多讀讀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課件《季羨林散文集》《談人生》《留德十年》)

  板書設計:

  18、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景色奇麗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民族奇特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2.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類的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求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教學重點、難點

  1.用例典型,敘說生動形象。

  2.文中有關聲學的知識。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啁啾(zhōu jiū)臆斷(yì)饒有興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毋寧(wú)翌日(yì)

  愕然(è)窒息(zhì)寬宥(yu)

  篤信(dǔ)嗣后(sì)

  2.解釋下列詞語

  夸夸其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

  優(yōu)柔寡斷:辦事遲疑,沒有決斷。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臆斷:憑臆測來斷定。

  迥然:形容差別很大。

  嗣后:〈書〉以后。

  愕然:形容吃驚。

  寬宥:寬恕,饒恕。

  二、導入

  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聲音,如鳥的叫聲、樂器的聲音、海浪的聲音等等,引導學生思考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引入課文《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作者簡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主張研究自然界必須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和實驗,是近代實驗科學與機械唯物主義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認為是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也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1.曾經有一個人,用一小一大兩個圓表示自己的知識由少到多的情況,圓外則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試看看下面的圖形,請你結合本文的論述,說說他得出了什么結論。

  思考: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一段,寫作者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知識淺薄者夸夸其談,而知識豐富者優(yōu)柔寡斷。

  第二段,以“從前有一個人”對聲音的認識為例,表明知識愈多愈感自己無知。

  第三段,以不知蟑發(fā)聲原理作類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活動

  思考:課文第二段詳細敘說了一個人知識愈益增多卻又愈感無知的過程,找出文中的幾個事實?又表明了什么?

  學生閱讀第二段,討論、交流:

  明確:

  起先生活于“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的這個人,喂養(yǎng)了許多鳥,能夠欣賞鳥類美妙的歌喉,“聊以自娛”,并對“那些鳥兒運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氣,能隨心所欲地叫出各種聲音”大為佩服?梢姶藭r此刻,他是自得的,愉悅的。后來他聽到牧童吹笛發(fā)出的“十分悠揚”的聲音,本以為是一只小鳥,便“出去捕之”,待到發(fā)現(xiàn)真相,驚詫不已,表明這個人對笛的.無知。“他通過思索意識到:假使牧童未從此地路過,他將永遠不會曉得,自然界有兩種產生聲音和樂音的方法”,這一個“意識”,表明這個人已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慚愧過去的自得自滿。于是“他決定離家出走”,主動地進行探求。

  接著,文章寫第二天這個人發(fā)現(xiàn)了提琴的演奏也能發(fā)出“各種悅耳的”樂音,并竭力讓讀者去想像他的“驚愕”之情,表明這個人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新的天地,也越發(fā)認識到自己過去知識的貧乏!八既灰娮R了這兩種意想不到的產生聲音和樂音之新法后,遂開始相信自然界尚會存在其他方法”,這名話總結了上兩次的發(fā)現(xiàn),指出笛聲、琴聲都是“偶然見識”,“意想不到”,他的思想已經解放,相信還會有其他發(fā)出聲音和樂音的方法,似乎對于這個已經有了一定思想準備的人來說,不會再有什么讓他驚訝的聲音了。

  但文章下面又寫了“然而又令他感到十分奇妙的是”,開門之際門框和鉸鏈也會“奏樂”,“用一只手指的指尖,敲著一只杯子的杯口”,也能發(fā)出清脆的響聲,還有昆蟲與鳥雀相比,發(fā)聲的原理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個人原有的聲學知識完全不能用來解釋昆蟲的發(fā)聲原理,他更有了無知之感。漸漸地,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樣的樂器,對聲音的認識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時,他以為自己無所不曉了,可他捉到一只蟑后,卻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無知和愕然之中”,可見知識愈多,愈顯無知,愈加驚愕。這個人研究蟑發(fā)聲的方法,但一切方法都不能影響蟑的發(fā)聲,充分表明蟑的發(fā)聲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于是,“他感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他認為自己只是知道“某些”發(fā)聲方法,而不知的方法卻有“上百種”之多。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隨著已知部分的增加,未知部分也進一步增大。全段文字,一次次寫他知識的增加,一次次轉折開去寫他愈感自己的無知。

  五、遷移訓練

  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的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六、小結

  本文以人類對聲音和樂音的知識愈益增多而又愈感無知的情況為據,說明了人類和知識是有限的,勉勵人們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揭開事物愈來愈多的隱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yōu)秀教案04-11

語文《師說》教案02-05

語文備課教案01-16

語文草原教案02-13

光泽县| 和顺县| 突泉县| 新余市| 稻城县| 墨玉县| 墨江| 东乡县| 桃源县| 肇东市| 天峻县| 武穴市| 云霄县| 南皮县| 资源县| 任丘市| 苏尼特右旗| 平山县| 尚志市| 明水县| 白沙| 翁源县| 永修县| 玛沁县| 威远县| 台中市| 叶城县| 汕尾市| 乐陵市| 法库县| 容城县| 南宁市| 三河市| 潮安县| 江达县| 镇赉县| 襄垣县| 伽师县| 威海市| 措勤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