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育的成語故事(通用15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成語故事 1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
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牵巯聨兹f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
教育的成語故事 2
孟母三遷故事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里的環(huán)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里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huán)境還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伙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胡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后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闭f著,抄起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于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于他天資聰明,后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于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的成語故事 3
岳母刺字故事
岳飛同施全他們整日在家練武,可沒想到這一年湯陰縣瘟疫盛行,王員外夫婦、湯員外夫婦都因染上瘟疫去世了。
又遇上天大旱,糧食很少,價格昂貴,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牛皋熬不住清苦,在外面惹是生非,把牛老夫人也給氣死了。岳飛當年正好二十三歲,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名叫岳云,十分孝順。一天,岳飛正準備到武場練槍,忽見牛皋眾兄弟邊說邊笑地走過來,便問:眾兄弟要到哪兒去?牛皋道:大哥,這幾日沒吃沒穿的,實在難以忍受。
原來他們幾個因日子清苦,便想去搶劫。岳飛一聽,大怒道:我多次勸你們不要取不義之財,你們就是不聽我的話,將來不論你們得了富貴,還是被官府抓去了,我岳飛都與你們無關。說完,用槍在地上狠狠地畫了一條短線,說道:眾兄弟,我從此與你們畫地斷義。你們各自珍重吧。
說完轉身就走。幾個兄弟很無奈,紛紛上馬,奔太行山去了。岳飛十分難過,流下淚來,也無心練槍,便回家去了,在房里悶坐著。岳母看見兒子心中難過,問明緣由,又安慰了他一番。母子兩個人正在說著話,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岳飛把門打開一看,見有一個人,此人二十多歲,一見岳飛,倒頭便拜,說:特來相投,學些武藝,情愿與岳飛結為兄弟。來人名叫王佐,湖廣人。岳飛非常高興,與他八拜結義。王佐從包袱里取出十錠馬蹄金、幾十粒大珠子、一件猩紅戰(zhàn)袍與一條羊脂玉瓏帶。岳飛見王佐有這么多財寶,十分驚訝。王佐這才開口說:如今跟楊幺共起大義,主公久慕大哥文武全才,特請大哥前去。岳飛一聽,正色道: 我雖然不才,但生在宋朝,要為朝廷出力,怎能投奔反賊?王佐只好拱手告辭。
王佐走了以后,岳飛便將剛才發(fā)生的'事向母親說了一遍。岳母聽完,便吩咐在中堂擺下香案,叫兒子拜過祖宗,然后跪好,又命媳婦磨墨。岳母道:你今天做得很對。但是將來我死后,擔心你一時糊涂,做出些不忠于國家的事來,這不是把你半世英明都毀了嗎?所以今天我要在祖宗面前,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你能做個忠臣,流芳百世,我就是死也放心了。說完岳母提筆在岳飛背上寫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然后手里拿著一根繡花針,順著墨跡一針一針扎下去。岳飛眼含熱淚,拜謝母親的訓子之恩。
教育的成語故事 4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wèi)國人,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于商(今陜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shù),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北砻髁俗约和菩行路ǖ.決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shù),取信于民,使新法繼續(xù)貫徹下去。
根據(jù)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shù),言行一致。
教育的成語故事 5
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看不到全面,也比喻見識狹小。
這則成語的典故來自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他也是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并稱“二王”。王獻之小的時候很聰明,從小就開始學習寫字、繪畫,深得父親喜愛。一次他父親的朋友及門生玩一種游戲,王獻之在旁觀看,雖然他對這種游戲不精通,但卻在旁邊評論,被門生嘲笑他就像從管子里看豹,只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
天賦聰慧的王獻之,也有不擅長的事情,管中窺豹,看到的只能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準確的。所以造成了王獻之因為不懂裝懂,被別人奚落。因此對待未知的`事物,我們只有真正全面了解并掌握,才能夠避免片面,就像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通過管中窺豹這個成語,也讓我們能夠真正體會到孔子想告訴我們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边@句話深刻的含義。
教育的成語故事 6
[成語拼音] xī m rú jīn
[成語解釋] 惜:愛惜。愛惜墨就象金子一樣。指不輕易動筆。
[典故出處] 明·陶宗儀《輟耕錄》卷八:“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成語故事
李成,字咸熙,長安人。原是唐代皇室,五代時避亂于山東營丘,故又稱李營丘。李成學問高深,為人磊落不凡,但仕途失意,寄情于山水之間,對權貴采取不結交的態(tài)度。一次有位姓孫的顯赫人物慕名求畫,李成斷然拒絕,那人只能用別的方法搞到其畫。當李成在其家看見掛著自己的畫,當即憤然拂袖而去。這在當時,被士大夫看作是人格高尚的表現(xiàn)。
李成的山水畫出自荊浩、關仝。所作山水,題材內容十分寬泛:所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榮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間、水石,風雪晦明、煙云雪霄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李成尤其喜歡雪景寒林,人們甚至以李寒林相稱。李成畫古木寒林,樹與堅韌瘦削,小枝挺勁有力,簡直有點象武將起舞,有錚錚骨氣;畫山石勾皴不多,山巒好似運動,氣象萬疏、煙林清曠。他的'畫用墨不重,輕淡如在煙霧中,顯得飄渺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譽。
教育的成語故事 7
【注音】dù jiàn fáng wēi
【典故】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幾而作,不俟終日。 晉·葛洪《抱樸子·明本》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后漢書·丁鴻傳》
【釋義】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fā)展。
【用法】作謂語、定語;同杜漸防萌
【結構】聯(lián)合式
【近義詞】防微杜漸、杜漸防萌
【相反詞】任其自然
【同韻詞】視死如歸、實至名歸、三復白圭、淆混是非、心若寒灰、無偏無陂、拱揖指麾、膽裂魂飛、迭矩重規(guī)、起早貪黑、......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漢和帝劉肇即位后,竇太后掌權,她的.哥哥竇憲被封為武陽侯,權力越來越大。丁鴻直言不諱地對劉肇說大將軍武陽侯竇憲儀仗太后的勢力,包攬朝政,這是朝廷的隱患要及時清除。漢和帝采納了丁鴻的意見,罷免了竇憲等人的官職
【成語示例】杜漸防微之責,舍我輩其誰堪任之! 聞一多《給梁實秋、吳景超、翟毅夫、顧毓琇、熊佛西諸先生》
教育的成語故事 8
【注音】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魏安王決定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大臣們都反對他,季梁給他講一個故事:太行山的一個人駕車準備到楚國去,但他卻堅持往北走,這樣越走越遠。爭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贏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轅北轍一樣。魏安王決定不打仗了。
【出處】猶至楚而北行也。
《戰(zhàn)國策·魏策四》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結構】聯(lián)合式
【相近詞】背道而馳
【相反詞】有的放矢
【成語例句】
◎ 第三,方向的配合各人合作,必須趨向同一方向,而后可生效果,否則南轅北轍,必難成功。
◎ 如果讓一個企業(yè)不需要的機構"加強服務",同時又強調加快企業(yè)轉換經(jīng)營機制改革,豈不是自相矛盾南轅北轍。
◎ 近年來盛行的"文體搭臺,經(jīng)貿唱戲"的'招商活動已經(jīng)產生變異,文體熱熱鬧鬧,經(jīng)貿冷冷清清,南轅北轍,本末倒置。
◎ 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義制度";又山高水長,簡括出兩條"南轅北轍"的建國思路。
教育的成語故事 9
東漢明帝的皇后馬氏,十三歲就被選進皇宮。她生性善良,待人寬厚,行事謹慎,宮中上下都很敬重她。明帝的賈妃生了個兒子,名叫劉炟,馬氏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盡心撫育。后來劉炰即位,是為章帝。他尊馬氏為皇太后,并多次提出要加封她的三個哥哥馬廖、馬防和馬光。
馬太后是個顧大局、識大體的.人。她清醒地看到,當時許多外戚無功受祿,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她對此很反感,所以婉轉地予以拒絕。馬廖的兒子馬豫,擔任步兵校尉,他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行為放蕩不羈。眼看馬太后沒有給他家?guī)砀蟮亩骰荩顾锤嗟墓,心懷不滿,口出怨言。
馬廖有個朋友名叫楊終,他見馬廖如此放縱兒子,特地寫信勸告,說:“本朝初,許多諸侯王因對子弟失加管教,觸犯了刑法最終弄得國破人亡。如今您的地位和名望這么尊貴,怎么能不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以他們的結局為教訓呢?”
楊終的話說得很清楚,意思是如果這樣下去,就會像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一樣,一不留神就會造成生命危險。
教育的成語故事 10
【注音】rén wēi quán qīng
【出處】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愿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jiān)軍,乃可。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解釋】微:低下。指人的資歷淺,威望低,權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身分及地位低
【結構】聯(lián)合式
【近義詞】人微言輕
【押韻詞】打草蛇驚、貪墨之風、附膻逐腥、紫色蛙聲、杞宋無征、一溜風、被甲執(zhí)兵、血雨腥風、身價倍增、擊電奔星、......
【年代】古代
【英文】(self-depreciatory expression) people of no importance carry little weight.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齊國田完的后代穰苴因是婢妾所生而不被重用,在齊國受到晉國和燕國的侵略時,晏嬰推薦穰苴給齊景公,被派去抵御晉軍。他人微權輕,齊景公給他配了個權臣當監(jiān)軍。穰苴殺了這個傲慢的監(jiān)軍樹立軍威,收復了失地,被封為大司馬
【成語舉例】活死人便知他是個仗官托勢的花花公子,自思人微權輕,雞子不是搭石頭子的`。 清·張南莊《何典》第六回
教育的成語故事 11
客有歌子郢中者……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釋義曲調越高雅,跟著唱的人就越少。用來比喻知音難得。又被用來比喻說話、寫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故事宋玉是戰(zhàn)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么有人對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說:“喂,是的,有這回事。請大王寬恕我,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后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難的《陽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著唱的人更少,只有幾個人了。”說到這里,宋玉對楚王說:“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越是高雅,能跟著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zhèn)サ乃枷牒捅憩F(xiàn),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楚王聽了,說:“哦!我明白了!”
教育的成語故事 12
【成語名字】有棱有角
【漢語拼音】yǒu léng yǒu jiǎo
【近義詞】:棱角分明
【反義詞】:八仙桌子、八面玲瓏
【成語出處】古華《芙蓉鎮(zhèn)》第四章:“十分強調培養(yǎng)有棱有角的女接班人!
【成語解釋】比喻為人有鋒芒,有主見。也形容臉色嚴峻。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臉色嚴峻
【有棱有角造句】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的臉板得有棱有角的說!
【有棱有角的成語故事】
本書是古華的代表作。作者把自己二十幾年來所熟悉的南方鄉(xiāng)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濃縮進本書里,寓政治風云于風俗民情圖畫,借人物命運演鄉(xiāng)鎮(zhèn)生活變遷,力求寫出南國鄉(xiāng)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調。作品內涵豐富,囊括了作者二十幾年來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思考與認識,濃縮進作者對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鄉(xiāng)鎮(zhèn)濃厚的`愛戀情懷。而且,作者從生活的春雨秋霜、峽谷溝壑中走來,為我們獻上了一幅寓政治風云于世態(tài)民情的風俗畫、一曲哀婉而又嚴酷的山鄉(xiāng)民歌。
教育的成語故事 13
【出處】《·日者列傳》:宋忠、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西漢時,有一個叫司馬季子的人,通天文地理,見識極高。他游學長安,以賣卜為生。有一天,大夫宋忠和博士賈誼在一起談論先王圣人之道術。賈誼說:“我常聽說,古之圣人,不在朝廷為官,必然在卜醫(yī)者的行列中,F(xiàn)在朝廷中的三公九卿我們都見過了,不知卜者中是否還有能人。于是,他們二人便來到市井的卜肆中。當時,剛下過雨,肆上人很少,司馬季子正由三、四個弟子侍候著在那里談天說地。宋忠和賈誼很恭敬地拜見了司馬季子。司馬季子請他們坐下之后,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語數(shù)千言,無不順應天理。
宋忠和賈誼深為司馬季子的`博聞強記和表達才能所折服,二人攬其冠纓正其衣襟,恭敬嚴肅地說:“看先生之狀貌,聽先生之言辭,實在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我們接觸了許多知名人物,沒有一個比得上先生的,你為何要身居卜肆干此卑賤之事呢?”司馬季子聽罷捧腹大笑,說賢明的人是不和不肖之輩同流合污的。
“正襟危坐”即正其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恭敬嚴肅的樣子。
教育的成語故事 14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個和尚,號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過一處地方,觀察一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jīng)懷孕了。圓澤指著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jīng)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子,可是我始終避著,現(xiàn)在觀察她,沒有方法再避了。三天之后,這位婦人已經(jīng)生產,到那個時候請你到她家去看看,假如嬰孩對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這一笑作為憑證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見罷。”他們分別后,就在這一天夜裹圓潭果真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里去探看,嬰兒果真對地笑了一笑。
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現(xiàn)在一般人但凡比方有特殊的緣份;蚺笥验e在一種偶然的時機里或特別的環(huán)境中相識,成為知己,又能夠幫忙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贊。
教育的成語故事 15
奮不顧身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zhàn)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shù)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jiān)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xiàn)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出處】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釋讀】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教育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具有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精選10篇)12-27
成語故事01-30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3-12
南轅北轍成語故事01-16
杯弓蛇影的成語故事02-08
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6-16
名人成語故事11-27
不貪為寶的成語故事01-11
束蘊乞火的成語故事03-16
嚙雪吞氈的成語故事07-28